教育与实践:传统与现代教育形式的碰撞(成考专升本教育学学校好)
一
这年头总有人问我:"先生以为成考如何?"我本不愿答的。看那街头巷尾贴着的"速升本科学历"广告纸被雨水泡烂了半截角儿——倒像极了旧时当铺门前的招幌——心里便生出几分滑稽来。
二
前日遇见祥林嫂家的阿毛在街角卖报。"夜校毕业了!"他递给我油墨未干的报纸时这般说,"如今在师范学堂里做旁听生呢。"这孩子的指节上还留着茧子——原是替人拉黄包车时磨出来的——倒比那些捧着镀金文凭的公子哥儿们的白嫩手掌瞧着真切些。
三
有人说这是投机取巧的路数。"哪及得正经八百的四年寒窗?"他们摇着折扇冷笑,"不过是给落榜者补窟窿的烂泥巴。"我却记起绍兴老宅里那个抄书匠——白天给人誊账本换米粮夜里挑灯读四书——终是在五十二岁那年中了举人。
四
那日去学堂演讲见着个穿灰布衫的学生站在后排听课。"原是纺织厂女工,"校长附耳道,"每日放工后骑二十里脚踏车来上课。"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红蓝批注倒像是绣坊里的双面苏绣——正面看是"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背面却藏着"下月房租六块银元"
五
前清翰林院的老先生最看不惯这些新式学堂:"连《三字经》都背不全的人竟也配谈教育学?"他们怕是不晓得陶行知先生当年在晓庄师范做的试验——农人戴着斗笠进课堂教书匠赤脚下田埂——这才叫"知行合一"
六
有人问选哪家学校好?我倒想起城南那间不起眼的学堂来:青砖墙上爬满爬山虎图书馆是旧仓库改的学生食堂飘着咸菜香。"师者不必贤于弟子"的木匾倒比镀金的校训牌更叫人踏实夜里经过时常见灯火通明如星子落在人间。
七
"终究算不得正经出身!"这话听着耳熟得很当年闰土送我青豆时说:"迅哥儿将来是要中状元的。"如今闰土的孙子在夜校教书案头摆着《平民千字课》和《教育心理学》哪个状元郎敢说他不是读书人?
八
某次酒宴上遇着留洋归来的博士笑谈成人教育不过是装点门面的西洋镜我反问他:"贵国那位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先生可曾进过大学堂?""那是天才自然不同""既如此怎断定这些求学者中没有第二个爱迪生?难道只因他们年过三十还在煤油灯下读书便活该当一辈子螺丝钉么?"满座皆寂。
九
"救救孩子..."
"救救大人..."
"教教那些想自救的大人们罢..."
十
深秋路过城郊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蹲在田埂边教老农识字晚霞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是要把整个时代都拖进书本里去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