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报考学堂之事

近来常听得人说:"这世道愈发艰难了。"街巷里的黄包车夫也晓得议论:"前日东家的少爷要升职加薪却因文凭不够吃了闭门羹。"我本是不愿谈这些事的——正如苍蝇见了蜜糖总要围着打转——但眼见着满城风雨皆为文凭二字所困顿 ,倒也不妨说几句闲话。

其一曰根基

学堂里的先生们总爱摆出一副高深模样:"尔等若想登堂入室..."说着便掏出几张泛黄的纸片来,"须得先有这般凭证。"大抵是要将人分作三六九等的:

  • 欲求本科者须持中专文凭
  • 攻读硕士则要大学凭证
  • 更有那博士头衔需层层通关文牒
这情形倒像是老舍茶馆里的戏码——跑堂的永远当不成掌柜的。

其二曰年齿

"二十五岁以下的方可报名!"告示栏前总有人这般念着。"这门槛倒比紫禁城的汉白玉台阶还高些。"后头的老张摇头叹气,"我不过而立之年就要被打作废人么?"其实暗地里各学堂自有计较:

  • "全日制"的要年轻力壮者
  • "非全日制"的可放宽至四五十岁
  • 更有特殊人才通道供七旬老翁攀爬
这年岁划分比宣统年的辫子还令人难堪。

其三曰银钱事

"学费八千八!"账房先生打着算盘噼啪作响,"杂费另计。"穷书生听得这话好比三九天浇了冷水——连骨髓都要结冰了。

  • 公立学堂尚存几分体面
  • 私立学府直如饕餮张口
  • "分期付款"的新把戏倒像极了当铺的手段

末章 真学问何在?

夜深忽忆起幼时私塾先生教我念《论语》,纸窗竹影间哪有这些劳什子凭证?今人捧着烫金文凭却读不通半部《史记》,这等怪现状真真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
方知此事要躬行*引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不过是为稻粱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