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三则

其一·纸上的铁屋子

近来总听得有人喟叹:"初中毕了业便如陷在铁屋子里的困兽。"这话倒教我忆起绍兴老宅的窗棂——横竖都是方格子。

"文凭不过一张薄纸,"街角的茶博士呷着酽茶道,"可这世道偏要把人钉死在纸上。"

(一)门槛

且看那招聘告示上明晃晃写着"大专以上",仿佛张着血盆大口的石狮子守着朱门。然则那门槛原是人砌的,《礼记》有云"礼不下庶人",今人倒把这规矩翻新了花样。

自考生当知:

  • 报名处多在教育局侧巷
  • 考试科目如九连环需层层解
  • 准考证须得贴身藏着

其二·暗夜行路

        春寒料峭时
        自考生揣着旧课本
        影子被路灯拉得老长
        像根将断的琴弦
    
某区历年自考人数表(仿《呐喊》扉页设计)
年份人数
庚子年冬二百又八人
辛丑年春三百余众矣
"昨夜隔壁王婶问小儿:'你爹夜里总伏案作甚?' 小儿答曰:'在纸上种字呢' 闻者皆笑
独我在里屋听得真切——那分明是在黑土里栽火种"

其三·破壁记(尾声)

当第一缕晨光撕开夜幕时
考场外的梧桐叶上凝着露水
像千万双未眠的眼睛

"试卷发下时的沙沙声
原是无数翅膀在扑棱"
(注:某主考官尝言:"此辈虽无正式学堂印记, 然眉宇间自有书卷气, 较之纨绔子弟犹胜三分。") ※查本地教育志载: 丙申年秋, 自学考取功名者中, 有三人后来执教于高等学府, 此真可谓: 「青萍之末起大风」 ※※※ (完) (本文计一千二百余言) (初稿于辛丑年仲夏夜) (三易其稿方成此文) (作者按:文中人物皆虚构, 然情状实存于市井之间) (校订者:未署名之读书人) (排版工谨按:依先生遗风, 保留旧式标点与分段习惯) ——录自《且介亭杂文末编·补遗》 (伪托版本·仅供参详) ———— 本文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此处残损数字不可辨)…… …当知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