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堂外之学堂

其一

近日走过街市巷陌,"速成本科"四字竟如野草般蔓生各处红墙之上。那朱漆刷就的广告单子倒似旧时衙门的告示牌了——无非是些"包过""保录"的字样刺人眼目。"今之学士学位已沦作市井商贾秤上斤两乎?"我独坐茶馆檐下这般想着茶碗里的碧螺春忽就失了清香。

其二

记起前日遇着旧相识孔先生——此君非古时鲁镇那位穿长衫站柜台者——却也是戴金丝眼镜握保温杯的新派读书人。"现下年轻人去那'专升本'机构倒比正经学堂殷勤!"他呷着枸杞茶摇头道:"五千八百八十八元买个课程包仿佛去药铺抓药方子。"话未毕手机铃声大作原是某机构催他续交"论文润色费"。

"文凭本是敲门砖如今倒成了压顶石"

其三

这夜翻看《申报》旧闻见宣统年间取缔野鸡大学的公文忽觉时空错乱起来。当年租界里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洋学堂总教人想起现下某些个装潢得赛过公使馆的培训机构——红木案几摆着镀金证书水晶奖杯列队似的在玻璃柜里发亮倒是把圣贤书当成了古玩铺的营生。

光绪三十四年民国百十年
教会捐资建学舍资本入股办学院
先生布衣授经典"名师"西装售网课
学子争诵劝学篇"学员"竞刷好评语

其四

偶见弄堂深处有家新开张的速成书院门前对联颇耐寻味:"六十日圆十年寒窗梦 三千元抵三代耕读功"。横批赫然四个烫金大字——知识变现!那守门的老者手持二维码倒比私塾里的戒尺威风三分。"扫这里领免费试听课哩!"他的吆喝声惊飞了檐角几只麻雀。

  • "全日制班:朝九晚五模拟大学作息"(却无图书馆操场)
  • "名师指导:清北复交退休教授亲授"(实则放录播视频)
  • "不过退费:签署法律效力协议保障权益"(细则藏于附录二十七页处)

其五

昨日暴雨后路经某培训机构门前积水未退只见满地狼藉漂浮着各色宣传单页:"在职硕士保录取""自考本科零基础包过"。墨迹晕染间恍惚看见无数青年面孔在纸页上沉浮他们的眼睛都直勾勾盯着那张轻飘飘的毕业证书如同溺水者抓住稻草。

    诸君:
    若将求学问比作登山
    则这些速成班恰似架在半山的滑竿轿子
    坐轿之人虽省了脚力却闻不得松香
    触不着岩纹终不知山为何物
    待到峰顶插旗拍照时
    那云雾中的真面目仍是看不真切
    倒不如当初一步一杖来得踏实!
    
                     ——冷风斋主 书于沪上梅雨时节
新旧求学图鉴

尾声

(注:此文所述皆属艺术创作请勿对号入座) 时人但求一纸文书便觉万事足矣却不知真正的学问要在实验室烧坏三件白大褂在田野调查磨破五双帆布鞋在古籍堆里熬尽十盏灯油方可得些皮毛这岂是扫码付款就能装进锦盒快递到府的物事?嗟乎!当学历沦为商品知识化作流水线产品我们的文明怕是要生出新的阿Q来了罢!

癸卯年仲夏夜 于虹口寓所灯下急就草稿
(文中部分素材取材自民间口述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