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那专升本的窄门

近来总有人问我:"这专升本的考试难也不难?"我放下手中半冷的苦茶望向窗外——暮色里正有工蚁衔着草屑匆匆赶路。

说它容易的先生们惯常举着指头算账:"六成录取率总不算低"。他们倒像茶馆里摇扇子的看客议论新式学堂的体操课:"不过抬抬腿弯弯腰"。可曾见那报名的青年白日里在车间抹机油手套还未摘尽便翻开课本?夜半台灯下老父咳嗽声催了三次仍不肯熄灯的倔强?

"学历不过一张纸片儿"——这话须得戴金丝眼镜的人说才响亮。

某日路过职校墙根听得两个学徒闲谈。"张生考了三次才过英语关","李姐孩子发着烧还在背公式"。忽想起《新青年》里说"教育当如阳光普照",而今倒似悬在梁上的腊肉——闻得着香气却要踩着凳子才够得到。

全日制考生在职考生
日温书时辰八刻钟三刻钟
英语词汇量皆需五千余

(一) 数学卷子里的罗生门

"线性代数题竟占三成!"面馆老板王二咬着烟嘴把真题集拍得啪啪响,"俺们中专只教到三角函数"。柜台后他媳妇插话道:"前街赵会计报的补习班要八千块哩"。油锅里腾起的烟雾模糊了墙上的奖状——那是他儿子十年前得的珠算比赛第三名。

  • A. 买十套模拟题挑灯夜战
  • B. 求告主管调去清闲岗位
  • C. 撕了准考证继续揉面团

"世上本没有容易的路",这话原是好的。只是有些路上荆棘特别多些。

"报考条件:
        1. 专科毕业证书原件
        2. 单位工作证明
        3. 居住证复印件"
        ——某高校招生简章节选
    

五金店小周跑了三趟街道办才凑齐材料的那天傍晚我在场。"他们说外来务工者要有纳税证明",他搓着满是茧子的手苦笑,"可我打零工的哪有什么完税凭证"。柜台玻璃下压着他女儿的照片——小姑娘在本子上画着穿学士服的爸爸。


"还是回去罢!"老派人物总要这般劝诫,"安分守己最要紧"。他们大抵不曾见过凌晨四点的自修室:外卖骑手趴在餐箱上默写古诗词;月嫂借着婴儿夜灯的微光做微积分;四十岁的车间主任把单词卡片贴满机床...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的。"可若连这点星火都掐灭,"那便真成了铁屋中的沉眠者。"[注]

*改写自《呐喊》自序*
深夜台灯示意图

"难与不难原是辩证的",戴玳瑁眼镜的学者这般说辞时定未试过冬日清晨五点背诵政治理论的滋味。"坚持就是胜利"这类空话最易从牙缝里挤出来。

  1. 基础薄弱者当效愚公移山
  2. 时间紧迫者需学庖丁解牛
  3. 心志动摇者可观精卫填海

【后记】写完此文恰逢隔壁印刷厂晚班放工。人群中有个青年挎着帆布包疾行——那包里装着翻旧的《高等数学》,拉链上系着考场准入证的红绳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