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前的人影与纸页后的叹息

近来常听人说这"网课"二字仿佛新式的膏药贴满了街巷墙头,倒教我想起二十年前邮差背囊里沉甸甸的函授讲义。那些蜡纸油印的册子带着墨臭,如今竟成了电子文档在光纤里飞驰,连灰尘都沾不得半粒了。

所谓函授者,像极了旧时的药铺先生抓方子——把黄连甘草碾碎了包在粗纸里,托付给南来北往的骡马。学生对着油印讲义做八股文章,倒像是临摹碑帖的穷书生,任那笔锋在宣纸上干涸成枯枝败叶也无人问津。

背着帆布包的邮差在石板路上踽踽独行

这新式的网课却似西洋镜里的把戏。先生的脸嵌在液晶屏中如同年画里的门神,声调永远不疾不徐仿佛留声机的针头卡了纹路。学生倒是能在弹幕里发些俏皮话儿解闷儿——"先生长衫该熨了""这题必不考罢"——倒比茶馆里的茶客还要自在三分。

"凡学习之事本应面对面交手过招才见真章"

函授教育网络教育
交流周期旬月方得回音弹指间可往复
知识载体黄脆纸张墨迹斑驳荧光像素流转不息
师生情谊字迹尚存体温余韵数据终归云端幻影

"即时互动"四字看似光鲜亮丽得很——学生们争先恐后点击举手图标的样子倒像极了庙会上抢头香的善男信女。然则细看那对话框里的文字不过杯水车薪的寒暄罢了,比起当年私塾先生用戒尺敲打桌案的脆响到底少了几分警醒之意趣。

  • 电波中的知识如候鸟迁徙无定所踪
  • 纸质讲义虽笨重却有沉香木般的笃实 屏幕前的专注终究敌不过窗外一声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