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堂"与"云端"

近来京城茶馆里多了些新鲜话头,"线上文凭""云端硕士"之类的词儿在茶碗间跳跃着。

"张兄家的小子报了西洋的网课""李掌柜的千金在家就考了经济师",这些话听在耳中倒像掺了二两烧刀子的温茶——总叫人觉着喉咙发痒。

前日里遇见同乡王贵祥在当街叹气:"花了三块大洋报的函授班原是骗子!寄来的课本墨臭未散就散了页。"这令我想起绍兴城隍庙前卖假药的地摊——裹着金箔纸的甘草片也敢充鹿茸。

市面上的远程学堂多如雨后狗尿苔:有租个亭子间就挂牌的野鸡学社;有把陈年讲义当宝贝卖的江湖掮客;更不乏挂羊头卖鼠肉的投机分子。

但总归有几个正经做学问的。譬如京师大学堂新设的电报课程:每月差人送讲义不说还附批改作业的红批笺纸;又或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办的夜校函授班——那蓝布面精装课本端端正正印着编纂者的姓名籍贯。

  • 一要查验办学许可文书是否盖着朱红大印
  • 二要试听半月课程看是否货真价实
  • 三要打听往届学生可曾领到正经文凭

"线上求学原该比私塾先生更严谨才是。"这道理正如咸亨酒店的孔乙己说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东西虽小却马虎不得。

末章

民国十一年教育部核验名录(节选)
京师高等师范函授部经史子集四科俱全三年制卒业证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的话放在今日倒成了警世恒言——求学的路数最忌投机取巧。